2020-03-02
刘鹏|威尼斯144777欢迎您视频教授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巨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来,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初步的防控成果,然而,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干部因追求防疫政绩或担心被问责的心态,不加分析地盲目升级防控措施,工作风格简单粗暴,用“一刀切”的方式强推防控措施,甚至搞过度防疫的“锦标赛”攀比,引发了一些地方群众的不满,对疫情防控工作有害无益。
例如,为了限制人员流动,一些地方开始推行封社区的防控,外地租客返程之后不允许返回租住的房屋,也完全不让快递和外卖人员进入,本地小区居民也不让随便出入;一些省份的农村地区通过堵路挖断桥行为阻止外面人士进入;一些跨地区流动的人员因为目的地政府不让进入、出发地政府不让返回,只能被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甚至出现了被困20多日的湖北籍司机求助的现象;有些地方对湖北籍人员进入本地围追堵截,甚至对湖北籍住户停水停电;有的地方车辆在进小区或者进单位时,对车辆的轮胎进行消毒,或者对着马路去喷洒消毒剂,实际上已经属于过度消毒;一些地方对过境自己辖区内的其它地区的防疫物资进行截留和征用;还有一些地方在确诊和疑似病例都很少、甚至是零确诊的形势下,也开始启动封城封路模式,同时限制居民出门采购生活物资的人员和频次等等。
平心而论,现阶段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在防疫资源不足、任务艰巨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升级防控措施,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本不应过多苛责。然而,以上所列举的防控措施升级行为,不仅给当地的群众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无助于疫情防控工作本身的开展。例如不允许外地租客返回,不仅给其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增加其因在外居住而受到感染的风险;快递和外卖人员不让进社区,居民只能到社区门口领取,反而增加了居民与快递外卖人员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对车辆人员和公园绿地的过度消毒,不仅无助于对病毒的消杀,反而会因残留过量消毒液对周边环境和水源构成威胁;堵路挖断桥的行为虽然阻挡了外界人士进入,但也会影响本村的应急、救护和消防车辆进入,一旦发现疫情确诊病人,更难以处理应对;疫情形势较为缓和的地区封城封路、限制居民出门采购,不仅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而且还会加重社会的恐慌心态。
因此,笔者呼吁地方政府升级疫情防控措施应当基于风险管理的理念,同时遵循科学理性、透明沟通的原则,具体建议包括:
第一,建立适合本区域的疫情防控措施升级风险评估标准体系,例如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数量、对高风险地区进入人流量的预估、流入人口的身体状况以及在原籍地所隔离的情况、本地居民的防患意识和行为配合程度、本地应急和基本生活物资的保障程度等,将这些标准作为是否需要及时升级防控措施的动态依据,而非简单的拍脑袋或者盲目跟风;
第二,对本区域的防控人群、场所、区域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重点人群、场合和区域可以进行部分程度的防控升级,但对于一般性的防控对象可以进行分级分类,让防控措施更加精有针对性和精细化,特别是对于关系到疫情防控过程中的重要行业、区域和工作人员不能一挡了之,而应当分时分地分人进行差别化措施,避免一刀切的懒政行为;
第三,在防控措施升级之前应当对升级政策的成本-收益以及可执行性进行大致评估,虽然疫情防控时间紧急,需要迅速决策,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为避免升级措施后产生新的问题,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提前评估,例如除了升级措施,是否还有其它替代措施、升级措施可能对老百姓生活产生哪些不便和负面影响、是否需要征求部分群众的意见、影响面范围有多大、困难和弱势群体会否受到影响、可能增加哪些经济社会成本、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部门和基层政府社区是否有足够的实施力量和能力等;
第四,在防控措施升级之后应当遵循风险沟通的理念,针对升级措施后老百姓可能产生的疑虑和担忧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在强调这些防控措施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要向市民说明配套的相关措施,以免避免社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导致谣言四起,社会陷入新的恐慌,而不是不加解释沟通、简单粗暴一刀切式的强推。只有这样,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才可能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既有效率,又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