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科学研究 >  热点聚焦
康晓光: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慈善

2019-02-22

康晓光|威尼斯144777欢迎您视频教授

互联网可以“+”很多东西,慈善也不例外。

在互联网时代,有效的慈善需要从客观存在的问题中找出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合格的团队,还需要筹款。一个项目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信息交流。而互联网的存在,可以有效克服各种自然和人为的障碍,大幅度降低信息传递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慈善的成本。

互联网还引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组织革命”。这里的组织是动词,也是名词。互联网使个体的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组织方式和行动方式发生了巨变,集体行动广泛发生并深远影响了人们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互联网改变了实体组织的运行逻辑和组织结构,一方面,层级减少,组织趋于扁平化;另一方面,网络型协作更加普及,参与性更强。比改造实体组织更伟大的变革是创造虚拟组织,社交软件的出现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又一场伟大的组织革命。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其本质是形式化的、通用的、开放的、人人可用的、触手可及的、简单的、免费的组织。

尽管在现代慈善中,组织规模越大,组织实力就越强,但是,后工业社会出现了大量的、多样化的、个性化的需求,只有能够灵活应变的组织才能较好地适应情况变化。与大型组织相比,小规模组织往往更加灵活,因此也具有更多优势。

在后现代慈善中,个人可以出于兴趣和爱好,借助互联网快速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并发起集体行动。人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建立虚拟组织,从寻找组织成员到实施集体行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借助互联网产生的组织具有自发、自主、分散的特点,可以快速聚集,也可以随环境变化而瞬间解散。这样一来,个人或人们可以不再依赖于庞大的实体组织,不再需要跨越高不可攀的门槛,不再需要支付常人或小群体无力支付的成本,而是借助互联网自主地组织起来,并完成集体行动。可以说,互联网及虚拟组织,解除了个人对实体组织的依赖,个人不依靠实体组织也可以高效率地组织集体行动。

互联网使个人成为积极的“主角”。依托互联网强大的连接功能,个人可以自主地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向社会广而告之,募集各种资源并组织实施,这就是后现代慈善中行动主体的“个体化”或“去组织化”。

在现代慈善中,专业慈善组织是唯一的、合法的“中介”,互联网打破了这种局面。借助互联网,助人者可以越过专业慈善组织与受助者直接对接;而受助者可以直接向社会求助,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再求助于各种中介。这就是互联网的“去中介化”效应。

综上所述,大组织相对于小组织的优势下降了,实体组织相对于虚拟组织的优势下降了,组织相对于个人的优势下降了,助人者相对于受助者的优势下降了。互联网改变了慈善领域中的权力分配格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