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首页 >  科学研究 >  热点聚焦
王宏伟: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中央释放六大改革信号

2020-03-20

王宏伟|威尼斯144777欢迎您视频副教授

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总结经验、又汲取教训,指明了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六大改革举措。

1.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法治建设

21世纪,人类经历了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三次由冠状病毒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冠状病毒由野生动物经过中间宿主,传染给人类。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被认为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初疫源地。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疫情防控必须加强源头治理,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是釜底抽薪之策。传染病防治法存在着不适应新型疫病风险应对需求的弊端,不利于疫情的依法防控,也要一并被纳入修法范畴。

此次疫情警示我们,中国须构建自己的“生物盾牌”以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规、法律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以法治思维、法制方式应对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这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增强重大疫情预防的能力

风起于青萍之末。重大疫情的应对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微杜渐,避免“小病酿成大疫”。从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相互耦合的背景下,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是成本最低的上上策。

但是,防疫属于公共卫生的范畴,重大疫情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常备不懈需要长期维持大量投入,且看似是无用的净消耗。防疫效果难以自证:防范做得越好,越没有疫情发生,作用就越难以证明。但是,防疫如救火。一旦大疫发生,防疫需求就会突然膨胀,印证“无备必有大患”的道理。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视察时提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在此次深改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这有利于平复大疫周期波动对防疫的影响,彻底改变“重临床,轻防疫”的局面。

在武汉,社区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是将防疫政策落实、落细的关键。基层基础是防疫第一道防线,但力量和资源也较为薄弱。未来,中国要重心下移,重点加强社区、农村的基层公共卫生力量,让全科医生在分级诊疗中发挥平时防病治病、战时精准分诊的作用,进而筑牢群防群控、协同防控的专业基础。

3.优化重大疫情风险评估、研判、决策制度

重大战“疫”,首战即决战。疫情不同于一般灾害,信息发布既要及时,又要谨慎,适时、适度发布是关键。但是,重大疫情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研判的难度极高。

为此,在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的基础上,防疫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研判、决策制度,提升参与性、互证性、协同性,以避免“孤证”带来的决策偏颇。这样,地方政府就可以及时斩断疫情传播的链条,围而歼。

4.构建重大疫情响应的四大机制

第一,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协同抗疫机制,加强信息共享,确保医疗卫生三条战线高度配合、相互支撑。科学研究是基础,提升疾病控制和临床治疗的针对性;疾病控制是前端,防范做得好,就会降低感染率,减轻临床医疗的救治压力;临床医疗的救治水平高,就会降低病死率,削弱社会恐慌心理,减少疾病控制的难度;疾病控制和临床治疗的实践经验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第二,分级、分层、分流救治机制,确保疫情应对有条不紊、精准施策。武汉战“疫”划分“四类人”,因人施策:重症、危重症入定点医院,轻症患者入方舱医院,疑似和密切接触者入隔离点。此外,社区建立分诊机制,使程度不同的公众有不同的去处,极大节省了医疗资源。

第三,科技创新机制,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资源调配等方面的作用,以信息化推动防疫现代化的跃升。

第四,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和特殊群特、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机制,发挥国家财政和社会保障兜底的作用,减轻公众就诊和医院收治的负担,既能体现人道主义的精神,又能提升就医率和收治率,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减少社会排查的难度。

5.建立重大疫情的领导指挥体系

重大疫情是总体战和全方位的工作,需要党政军群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协同配合。在此次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央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启动联防联控机制,这实际上超越了卫生应急管理的范畴,需要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未来,中国要探索建立常态化的高层次指挥协调机构,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目标是“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既要保证集中统一,又要确保精准解决一线问题,这将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造。

6.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防护物、N95口罩、护目镜等医疗物资短缺令人难以释怀。中国将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调拨保障体系。目前,工信部依托大型药企建立医疗物资储备,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建立救灾物资储备。未来,救灾与防疫两类物资的整合是一个发展趋势。汲取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教训,应急物资保障是否有力,这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储备品类、规模、结构的合理性;二是物资动员生产能力;三是采购供应的可能性。但是,物资保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加之防疫与救灾物资的储备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储备要求各异,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