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新闻
公共管理学院召开专题会 学习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最新文件精神
3月23日,公共管理学院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学校近期印发的《中共威尼斯144777欢迎您视频委员会关于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查看详情>>
刘鹏、刘高宁 | 中国自主的市场监管知识体系:比较特征、情境因素与分析框架
作者:刘鹏、刘高宁

市场监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基本职能,也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独特而丰富的市场监管改革实践,需要具有自主的市场监管知识体系来加以诠释和指导。依据知识体系构建的一般原理,结合中国市场监管丰富实践和国外市场监管理论,本文指出了中国市场监管现代化道路跟其它4种不同类型国家的差异,总结了中国市场监管现代化面临七大情境因素,从微观监管认知、中观监管理论和宏观监管哲学提出了中国自主的市场监管知识体系的分析框架,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央—地方、政府—市场以及国家—社会3个方面的重大特征进行了归纳,回答了中国市场监管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下一阶段继续深入推进中国自主的市场监管知识体系提出了总体的研究方向。最后,本文总结了未来需要推进的基础性研究和工作,从而为推进中国市场监管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讲好中国监管故事,让中国监管实践更好地为充实和丰富人类社会的监管知识体系建设做出贡献。查看详情>>

王丛虎、祁凡骅 等 |“高模糊-高冲突”政策实质性执行:一个创新性的中国方案——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组织“事转企”改革为例
作者:王丛虎、侯宝柱、祁凡骅

“高模糊-高冲突”政策执行阻滞是政策过程的经典议题。作为回应这一科学问题的三种路径,即象征性执行、政治性执行以及被动变通性执行,既没有解决政策冲突难题,也忽视了对中国情境下创新性经验的挖掘。本文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组织“事转企”改革为例,分析提炼了“高模糊-高冲突”政策主动变通性执行的典型经验。研究发现:主动变通性执行的思维是“变”,体现为中国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联结、组织学习和政策新解,有利于化解政策的“高模糊”;愿景吸引、方案沟通和利益协商是“通”,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优势和能力的作用下有利于化解“高冲突”。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基于组织学习和政策营销机制,使政策由高模糊走向明晰化;国有企业基于愿景吸引与价值平衡机制、方案沟通与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商与共赢选择机制,分别消解了政策目标的兼顾型冲突、政策手段的排除型冲突和组织人事和解型冲突。本研究既创新了“高模糊-高冲突”政策执行的路径且丰富了该理论的内容,也为“事转企”改革提供了最佳实践和创新性的中国方案,还通过“反吸纳”概念拓展了政府吸纳的范畴。查看详情>>

杨开峰 等| 营商环境建设、主观治理绩效评价与溢出效应——来自中国29省的经验证据
作者:杨开峰、王璐璐、仇纳青

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战略任务。现有研究探讨了它对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较少关注它是否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否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评价,这其中既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直接效应,也包括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引入政策溢出效应的视角,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检验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对公众美好生活感知与政府治理水平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对公众美好生活感知与政府治理水平感知有正向影响,能够对经济领域外的其他领域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同时,优化营商环境的影响也存在对象溢出效应,在美好生活、法治、回应、有效、参与和透明方面,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对非企业主体有显著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比对企业主体相对较小。优化营商环境未来需要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安排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其正向溢出效应。查看详情>>

黄奕淇、曲卫东 | 住宅用地“两集中”供应对土地出让价格影响机制分析
作者:黄奕淇、曲卫东

研究目的:采用国内42个城市住宅用地出让数据,基于拍卖关联价值模型分析“两集中”供地政策对土地出让价格及溢价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法、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前两轮集中供地显著提升了住宅用地出让单价,首轮和第三轮集中供地提升了土地出让溢价率;(2)“两集中”供地通过竞拍者私人价值渠道“筛选”出资金实力更雄厚的联合竞得人参与竞价,从而提高了土地出让价格;(3)“两集中”供地通过市场预期渠道稳定土地出让市场预期,对土地出让价格起到了平抑作用。研究结论:“两集中”政策在短期内改变了市场供求节奏、土地出让竞争格局和竞拍者市场预期,导致地价与溢价率波动。未来“两集中”政策管理需要注意土地供应总量与结构的合理性,弹性调整出让规则,强化集中供地市场信息公开与稳控机制。查看详情>>

叶裕民、马国栋 :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县域市民化
来源:光明论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促进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需要结合基本国情和发展途径,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随着城镇化进入中后期,我国迎来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位于“城尾乡头”的县域成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从去年5月针对县城城镇化的首个中央层级政策文件出台,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再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强调“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完善城市特别是县城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县域的战略支点作用日益凸显,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县域市民化势在必行。查看详情>>

杨宏山、李娉 : 政策试点的理论逻辑与知识生产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2(06)

政策试点是中国改革广泛采用的一种治理方式,正确评价政策试点的功能和作用,有必要超越操作层面的行动策略,厘清政策试点的理论逻辑。本文从不确定性的视角,将政策试点界定为从差异性中增进认知的一种组织学习策略,政策试点的知识生产过程可分解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不同来源知识的分享、概念性知识的生产、地方性知识的生产、系统性知识的更新。提升政策试点的有效性,需要以试点为触发机制,构建议题学习网络,预设时限要求和学习策略,在决策者、基层官员、政策专家、利益相关者之间增进互动,促进不同来源知识的分享与交流,支持有价值的概念创造,完善政策知识的合作生产机制,持续生产、评估并传播新知识,并将新知识应用于政策制定。查看详情>>